传统的中医理论以“心”为神明之主,掌管思维、记忆与情感,此一观点在近现代受到西方解剖学的巨大挑战,“心主神明”或“脑主神明”从此便成为中医学界争讼不已的重要问题。
医学典籍的知识脉络自然能够最直接反映人们对于“脑”的理解,却未必能呈现“脑”之概念的完整面貌,因此,本文将“脑”的语义发展分为三个阶段,希望能透过各阶段文献中“脑”的语义脉络及其构词情形,间接探知时人对“脑”的认识,再与同时期中医学、宗教与方术中对“脑”的直接陈述比较,试图呈现较为完整而具体的演变情形。文章源自杏林事典网站杏林事典-https://www.thexiaoyuan.com/107.html
......文章源自杏林事典网站杏林事典-https://www.thexiaoyuan.com/107.html
从语词的意义网络出发,则每一个语词都不是孤立的,它必然与各种概念不断迭合联系,更在历朝历代的书写中不断扩张、丰富它的语义内涵,这样的思维模式关注的是物与物的连结,意义只有透过物与物的牵引才得以显现,因而必然浮动而多义。从实物出发则关注物与物之间的界线,倚赖客观的测量来排除所有变动,在严格的条件下明确切割出其自身的性质,从而建立一个稳定而准确的意义。文章源自杏林事典网站杏林事典-https://www.thexiaoyuan.com/107.html
透过梳理“脑”的语义脉络,我们意图说明这一场“脑”与“心”之争,不但是语词之争,也是科学实证的手术刀与相互系联的意义网络的冲突,更是西方现代化知识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思维之间的拉扯与对抗。文章源自杏林事典网站杏林事典-https://www.thexiaoyuan.com/107.html
......文章源自杏林事典网站杏林事典-https://www.thexiaoyuan.com/107.html
文章源自杏林事典网站杏林事典-https://www.thexiaoyuan.com/107.html
原载:中国文学研究 作者:徐瑞鸿文章源自杏林事典网站杏林事典-https://www.thexiaoyuan.com/107.html
完整文章:文章源自杏林事典网站杏林事典-https://www.thexiaoyuan.com/107.html
由“心”到“脑”──从“脑”的语义脉络论晚清民初的文化转型文章源自杏林事典网站杏林事典-https://www.thexiaoyuan.com/107.html
文章源自杏林事典网站杏林事典-https://www.thexiaoyuan.com/107.html
文章源自杏林事典网站杏林事典-https://www.thexiaoyuan.com/107.html 文章源自杏林事典网站杏林事典-https://www.thexiaoyuan.com/107.html